企業文化
為了進一步提升礦井生產效率水平,打通礦井生產過程中的難點,確保2025年生產任務目標的完成,現結合地測防治水專業特點和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特征淺談煤礦生產效率提升舉措。
一、切實抓好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和治理工作。自《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規范》實施以來,該項工作便成為煤礦地質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成為政府各級監管監察部門檢查的重點內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要抓好井田內及周邊采空區、封閉不良鉆孔、斷層、裂隙、褶曲、導水裂隙帶、離層空間、地下含水體、地表水體、油型氣及油氣井、沖擊地壓危險性及古河床沖刷帶等地質因素的普查和治理,做到超前普查、精準治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降低對礦井安全生產的影響,實現礦井安全高效生產。
二、積極做好各類地質及水文地質鉆孔的施工與管理。針對礦井生產過程中井田內施工的各類地質及水文地質鉆孔,一是超前設計、超前施工,盡可能減少對礦井正常采掘活動的影響;二是科學謀劃,盡量做到一孔多用;三是根據各礦井地質賦存狀況,積極引進先進的地質及探放水鉆機,提高鉆孔鉆進效率。
三、做好各類地質資料的收集與使用。各礦井要充分利用各個階段收集的各類地質資料,包括建井前、建井過程中及生產后的井上下地質資料等,且應確保地質基礎資料得到充分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對地質資料的重視和應用主要偏向于礦井直接從事地質工作的人員,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使用率較低,后續必須進一步改進,最大限度發揮地質資料對礦井生產的指導作用。
四、充分做好地測人員補充與設備的配備工作。各礦井必須按照規定配齊地測專業技術人員和探放水作業人員,這是礦井地測防治水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公司個別礦井探放水作業人員配備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擔心人員配備過量,在探放水作業任務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出現人力浪費。針對此類情況,現行各類規范規程未明確規定探放水隊伍不得從事其它鉆探作業,即在確保自身工作正常的情況下,亦可安排其他工作事項,充分發揮地測人員的工作效率和主觀能動性。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