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新一茬黃瓜、豆角又掛滿了藤,新鮮的黃瓜隨手掰一根就能聽見清脆的‘咔吧’聲,茄子用來涼拌、熱炒都好吃,玉米即將成為餐桌上的新寵。”8月23日清晨,大佛寺2號35kV變電站值班員牛江波拎著竹籃,鉆進“生態莊園”采摘新鮮的蔬菜。
金秋時節,瓜熟蒂落。走進大佛寺2#35kV站、木盤川35kV站等站所,你會看到一洼洼長勢喜人、碩果累累的蔬菜園,嫩綠的秋葵、肥碩的茄子、細長的黃瓜陸續進入收獲季,職工們享受著采摘、豐收的喜悅,幸福感、成就感爆棚。
今年年初,電力公司向各班站發出耕種“生態莊園”的號召,在變電站因地制宜規劃綠化建設、耕種菜園,先后種植西紅柿、茄子、韭菜、黃瓜、辣椒、秋葵、玉米等果蔬,變電站職工實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打造純天然、無公害的“開心農場”。
在木盤川35kV站,新農人趙鵬帶領大家揮動一鍬一鋤,把變電站邊角地耕種成了“聚寶盆”。最北側栽玉米擋風,中間搭黃瓜架,靠值班樓一側種植辣椒、秋葵、茄子等矮秧蔬菜。沒有肥料,大家從山上用麻袋背來腐殖土;沒有水源,就從變電站提水澆灌。第一次播種那天,大家隨意把黃瓜籽點進壟溝,誰也沒想到果蔬能長這么好。
值班表旁貼著“農事歷”,4月育玉米苗,5月移苗,6月黃瓜上架,7月摘辣椒,8月收玉米。大家下班后多了一道程序,對“生態莊園”進行巡檢,看玉米卷葉是否缺水,瞅黃瓜須是不是纏到架子上。大家笑稱:“以前是‘設備主人’,現在還是‘作物保姆’。”今年辣椒最爭氣,7月已經采摘了4茬,綠辣子夾饃陜西人就好這一口,黃瓜切成條蘸醬,就是一盤消暑小菜,現在最令人期待的便是已經結穗的玉米棒,蒸煮后滿屋飄香。
過去,變電站職工買菜得驅車40分鐘去村鎮上,如今菜園就開在眼皮底下。夜班結束,職工去菜園子采摘一些蔬菜,15分鐘就能端上涼拌黃瓜、豆角炒肉、紅燒茄子。為了調動職工們自己動手種植菜園的熱情,電力公司給種植菜園的班站進行獎勵,將蔬菜分發給其他班站職工,送到兄弟站點當慰問品,互相分享豐收的喜悅。
“生態莊園”的豐收保障了變電站自給自足,這是大家分工合作、揮灑汗水的成果,荒廢土地變成了綠意蔥蘢的“生態莊園”,讓“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真正融入了工作和生活,提升職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自食其力的甜蜜留在了舌尖和心間。(白楊楊)
編輯:彎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