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建設
班組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基礎,也是安全管理的落腳點,為進一步發揮班組在安全管理中的前沿陣地作用,孟村礦創新實施“11345”班組安全網絡建設管理體系,著力構建安全管理“大格局”。
據悉,該礦“11345”班組安全網絡建設管理體系將職工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按照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原則,以個人保小組、小組保班組、班組保區隊、區隊保全礦為目標,通過將考核結果與獎勵掛鉤,形成相互制約、互相監督的管理局面,為礦井實現安全生產提供基礎保障。
構建一個安全網絡管理領導小組。為保障班組安全網絡建設落地見效,該礦成立以黨政負責人為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的班組安全網絡管理領導小組,同時下設小組辦公室,由相關部門設立領導小組專干,負責方案的制定、落實以及日常監督考核工作。
組建每一個安全網絡小組。各單位以現有班組為基礎,以同崗位、同性質、同作業區域為組成依據,按照“以老帶新、以師帶徒”原則,將現有班組編制內人員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班組安全網絡小組劃分6至10人,小組長由各單位指定或小組成員選舉產生,確保小組成員覆蓋本單位全部作業人員。
建立三重考核模式。考核實行員工安全積分(12分制)管理,考核周期為12個月。其中,月度考核圍繞工傷、不安全行為、安全會議召開情況、個人出勤情況進行,考核結果與全員安全激勵獎金掛鉤,實行月考核、月兌現;季度按照月度獎勵總和執行,實行月度獎勵累加,每季度對所有網絡小組進行評優,分別評選5個采掘、5個輔助區隊優秀班組安全網絡小組,下個季度獎勵標準上浮一檔執行,并授予“班組安全網絡模范小組”紅旗。
落實四項考核內容。班組安全網絡小組實行全員安全積分考核,以工傷、不安全行為、安全會議召開情況、個人出勤情況作為網絡小組(長)或小組成員考核依據,確保考核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建立五級安全網絡化管理模式。圍繞礦井科學規劃、區隊統籌協調、班組優化管理、小組齊抓共管、個人積極參與為核心的五級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堅持將礦井安全管理延伸至每個單位、班組、小組、個人,形成人人監督、人人參與、人人管理的良好安全氛圍。
班組安全網絡管理體系的搭建,讓安全管理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并為大多數人所理解的管理模式,網絡小組成員既是戰斗員,又是監管員,真正將安全監督擴大到礦井安全生產的全方位、全過程和全體人員,形成了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生產氛圍。(梁晨 孫超)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