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
“快點開,早點跑完這趟!”聲音從巷道里傳來,這曾是王亞超的口頭禪。身為文家坡礦運輸隊生產班班長,在礦井這條輔助運輸“生命線”上,“速度快”是他的代名詞。然而,在那個夜班,他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那晚,他在4107工作面回順巷道盯守出渣任務,突然調度電話響起:“30裝載機啟動異常,需要維修處理。”他一邊聯系檢修工,順手抄起工具包沖向現場,路上的催促未曾間斷:“十分鐘必須搞定,別耽誤出渣。”經過現場檢查,車輛液壓系統壓力不足,初步判斷是油泵皮帶打滑,他邊指揮拆解邊親自上手,嘴里不停念叨:“趕緊加快進度,出渣任務耽誤不起。”
工友剛拆下護板準備更換皮帶,突然喊道:“王班長,液壓油箱底部有滲油跡象。”他俯身查看,見滲油量不大,便說道:“先換皮帶,跑完這趟再處理。”設備在催促中很快恢復運轉。然而一旁的安全員見狀,便立刻叫停設備,緊接著說道:“你們出渣速度是快了,可安全穩當在哪兒,咱們看過那么多的事故案例,難道還沒有讓你警醒?”
這話仿佛是一柄鑿子直戳他的內心,回想起班前會、周三學習看過的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那事故現場的一幕幕,讓他冷靜了下來,發覺“快”字底下若無“穩”字作磐石,便沒有安全保障。經過此事,他主動向隊長申請牽頭整改,首先規范工具與設備管理,檢修工具箱被重新厘清,貼上“液壓系統”“電氣元件”等標簽,做到工具各歸其位、井井有條。其次,嚴查安全隱患,每班對膠輪車制動系統、液壓管路、燈光信號等關鍵部位進行“拉網式”檢查。正是這細致,近日隱患排查中,7號膠輪車制動油管接口上細微的銹蝕痕跡被鎖定,他立刻要求更換。檢修時反復叮囑:“更換后必須測試三次制動壓力,確認正常再上路。”
新司機小李開車麻利,常被夸“車技好、跑得快”,王亞超卻總潑“冷水”:“無軌膠輪車看著是運貨,實則是‘移動生命線’,一次檢查不到位、一個不規范操作,后果不堪設想。”
一次小李發現轉向助力泵有異響,心想“跑兩趟再說”,便沒有報修。王亞超得知后,未置一詞,只帶他跟車跑了一趟。當車輛在轉彎處因助力不足出現輕微跑偏時,他沉聲問小李:“要是助力泵突然失效,這彎道能剎住車嗎?”小李霎時感到后背冰涼。從此,小李每次出車前都一絲不茍地執行“制動—燈光—液壓—輪胎”四步檢查法,如同一種莊嚴的儀式。
如今的王亞超,已將“穩”字深深鐫刻進腦海。每當看到膠輪車在巷道里平穩穿梭,他總說:“安全不是開快車的僥幸,而是穩行車的積累。”從“快點開”到“穩點行”,并非速度的退卻,而是安全的凸顯。在巷道深處,一道流動的安全防線正悄然筑起。(池耀博)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