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全生產月”主題征文專欄
最愛的王先生:
見字如晤,提筆凝思。窗外的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這聲音讓我想起小時候您教我認字時總愛說“字如其人”的場景。此刻執筆,恍然驚覺這竟是我第一次以書信的方式與您訴說心聲。信紙上的墨跡漸漸暈染開來,那些沉淀在歲月深處的記憶也隨之浮現,如同老照片般一幀幀在眼前展開。
魯迅先生曾言:“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因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這話道盡了世間父母心。于我而言,母愛是江南三月的雨,綿密無聲地浸潤生命;而你的愛,卻似北地巖層下的深井,藏著沉默的波濤,越深越見溫熱。
猶記童稚時,您常以肩為輿,載我游歷市井繁華。那時節,超市貨架間的追逐,山徑石階上的笑語,構筑了我最明亮的童年圖景。您寬厚的手掌總是溫暖而有力,牽著我走過春夏秋冬。自從您去了大佛寺礦后,那本斑駁的日歷便成了思念的刻度,每一道折痕都記錄著離別與重逢。年少不解事,常暗自詰問:為何父親的背影總消失在晨曦中?為何寬厚的手掌不再牽我走過四季?記得十五歲那年生日,我滿心歡喜地一直等您,您卻因為井下急事沒能回家,我賭氣地把蛋糕摔在了地上。后來母親告訴我,那天您在電話里聽到我的哭聲,一個從不輕易落淚的漢子,在電話的另一端卻傳來了哽咽聲。
長大后,直至我追隨您和爺爺的足跡,成為新一代煤礦人,方解其中深意。您從未以豪言壯語教導何為責任,卻用三十載寒暑,書寫著堅守與付出。這份無言的身教,勝過千般道理、萬卷詩書。如今我已褪去青澀,在煤海深處讀懂了兩代人的傳承。從剛來時對煤礦的一無所知,到現在對礦山有著深深的感情,同時我也漸漸認識了煤礦,了解了礦山。特別是在煤礦生活中,了解了您的工作。從此,我對爸爸您這樣擁有無私奉獻精神的煤礦工人,有著最高的崇拜。但女兒深深明白:大佛寺礦地質條件復雜,水、火、瓦斯、煤塵、沖擊地壓等災害耦合疊加,安全生產時刻面臨著嚴峻挑戰。因此,我希望您能時刻提醒自己和工友們,增強安全意識,落實好安全責任制,杜絕“三違”,確保安全生產,讓媽媽和我可以時刻放心、安心。
時光如滄海,淘盡鉛華見本真。當年那個騎在您肩頭看世界的小女孩,如今已能讀懂您眼角的每道皺紋里鐫刻的歲月,讀懂您掌心老繭中沉淀的故事。雖然我的臂膀還不夠堅強,無法為您撐起一片天空,但愿以這份綿長的牽掛,化作一盞溫暖的心燈,伴你穿過每一段漆黑的巷道。
感謝您和母親賜予我生命,讓我有機會看見這個世界的萬千美好,讀懂煤海深處的熱血與堅守。承蒙時光厚待,感恩歲月饋贈,您用青春陪我長大,我愿以余生作礦燈,照亮你每一次平安歸航的路。
永遠等你回家的女兒:王晶(大佛寺礦工會職工)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