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彬長礦區災害耦合疊加,千尺井下,機器轟鳴中藏著看不見的“暗礁”——瓦斯、水害、煤層自燃、沖擊地壓……近年來,大佛寺礦用科技給安全“上鎖”,靠體系為生產“護航”,為瓦斯、水害、火災、沖擊地壓等災害量身打造“防護鎧甲”,讓礦井安全生產的底色越來越亮。
“11258”體系引領,多技術協同實現瓦斯“零超限”。瓦斯不除,礦無寧日。該礦牢固樹立瓦斯“零超限”目標和可防可控理念,創新構建了“11258”瓦斯綜合治理體系,錨定“零超限”一個核心目標,明確“三區聯動”瓦斯抽采技術路線,推行“預抽達標+精準卸壓”兩種治理模式,創新應用五項關鍵技術,強化八個方面的基礎保障。利用定向長鉆孔水力壓裂區域預抽技術,鉆孔深度超600m,壓裂影響半徑達46~58m,瓦斯抽采效率提高3~5倍。應用“2-111”瓦斯高效抽采技術,使鉆孔抽采效率提高2.6倍,確保工作面回采前殘余瓦斯含量降至2m3/t以下。創新高位定向鉆孔“以孔代巷”技術,最大護孔深度660m,單孔抽采流量最大30m3/min,有效替代了傳統高抽巷。今年以來,該礦累計完成鉆孔進尺19萬m,瓦斯抽采量1947萬m3,有力保障了礦井瓦斯“零超限”目標的實現。
“12345”體系固本,探防結合筑牢“防水墻”。面對頂板水和老空水等主要水害威脅,該礦創新形成“井上下結合治理”“局部+區域治理”的防治水思路,構建了“12345”防治水管理體系。堅持“水情不明就是隱患、水害影響就是事故”的理念,認清頂板水、老空水二類水害,推廣應用抽排孔、定向探放水、清污分離排水等三項技術,采取物探、化探、鉆探、監測四種探查監測手段,并強化制度、裝備、技術、機構、機制五種保障。井下施工定向鉆孔長距離跨區域探放老空水,并確保排水系統能力為預測最大涌水量的2倍以上。建成礦井智能開采地質保障系統,提升地質災害預測預報能力,積極與科研單位合作,完成多項水害防治科研項目,為水害防治提供科技支撐。今年累計完成掘進工作面超前物探8480m,施工各類探放水孔70個,進尺5233m,疏放水量37.2萬m3,有效防范了水害風險。
“1343”體系護航,分級管控確保“零發火”。該礦構建了“1343”自然發火綜合防治體系,圍繞“監測預警全覆蓋、分級管控無疏漏、綜合治理零發火”一個總目標,突出三類重點治理區域,強化四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三個層面管理保障,對采空區、密閉墻、立交巷道、小煤柱等重點部位實施精細化管理。通過人工采樣分析采空區氣體,結合黃泥灌漿、注氮、氣霧阻化、上下隅角封堵、注液態CO?等綜合措施,建立自然發火監測預警“灰、藍、黃、橙、紅、黑”分級防控技術體系,實現主動分級防控。同時,加強外因火災預防,建設火災預警及自動滅火系統,規范消防器材管理。今年以來,累計完成黃泥灌漿6662m3,注氮氣1542.8萬m3,灌注液態二氧化碳135.88噸,注漿加固密閉墻17道、巷道100m,有效杜絕了各類發火事故。
“13444”體系攻堅,精準施策實現“零沖擊”。該礦以“零沖擊”為目標,樹立“可預、可防、可控”理念,構建了“13444”沖擊地壓治理體系。圍繞一個“零沖擊”目標健全管理體系,實施“多區跳采”、保護層開采、優化巷道布置與煤柱尺寸等三項區域措施進行源頭治理,采用大直徑鉆孔卸壓、煤層爆破卸壓等四種卸壓措施消除應力集中,運用微震、地音、應力及礦壓多元監測等四種監測方法實現精準預測,并落實四項基礎保障提升防治能力。在采掘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φ153mm大直徑鉆孔或煤層爆破卸壓,超前支護距離嚴格按規定執行。掘進工作面采用迎頭大直徑鉆孔+幫部(底板)煤層爆破卸壓,并配備高強度支護系統。今年以來,礦井累計施工卸壓鉆孔9.83萬m,未發生過大能量破壞性事件及沖擊顯現,保障了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從瓦斯“零超限”到火災“零發火”,從水害“零突涌”到沖擊“零顯現”,大佛寺礦用科技的“硬支撐”和體系的“軟實力”,在千尺井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讓每一次掘進更安心,每一次回采更放心。(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