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工匠亮絕活,賽場礪精兵。近期,胡家河礦叉車專項實操、鉆機工技術比武兩場“熱血之戰”相繼擂響戰鼓,27名一線職工同臺競技、各展所長,以爐火純青的精湛技藝、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迅速在礦區掀起一股“學知識、精業務、比技術、賽技能”的崗位練兵熱潮。
叉車比武:毫厘之間見真章
精開啤酒蓋、穩闖單邊橋……這些看似與叉車操作無關的字眼,正是此次叉車比武的實操內容,該礦機修車間的12名叉車操作精英以精湛的技藝逐一征服這些項目。
“精開啤酒蓋”項目,需要選手操控叉車貨叉精準插入瓶蓋縫隙,在不損傷瓶身的情況下完成開瓶,這不僅考驗選手的手感穩定性和空間感知力,更是對叉車微操極限的挑戰。選手李小強操作時,貨叉與瓶蓋接觸瞬間幾乎無晃動,最終經游標卡尺測量,以近乎零誤差的完美表現輕松拿下該比賽項目。“穩闖單邊橋”環節同樣精彩,選手們需駕駛滿載標準配置的叉車,平穩駛過僅比輪胎略寬、坡度達15度的特制單邊橋,且全程輪胎不得脫離橋面,貨物不能有絲毫傾覆風險。李小強在這一環節同樣表現優異,在操作過程中始終將輪胎與橋面邊緣的距離控制在1厘米范圍內,將“平衡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經過兩輪激烈比拼,李小強憑借在“開啤酒蓋”項目的零誤差表現和“闖單邊橋”的穩定發揮摘得桂冠,趙玉龍、王一飛分獲二、三名。
鉆機工比武:賽場競技顯實力
和叉車比武同樣精彩的,還有鉆機工技能比武大賽。6月28日,該礦防沖、抽采、探放水三支隊伍的15名選手組成的3支戰隊,在井下401110工作面展開鉆機實操較量。
比賽現場,在裁判員宣讀完比賽規則及評分標準后,各小組迅速進入“戰斗模式”。抽采隊耿相漢小組成員分工明確、配合嫻熟,“作業環境確認、開機前準備、開口、鉆進……”一氣呵成,在完成指定動作的同時成功將傾角、方位角誤差控制在±0.5度以內。探放水隊崔亮小組在作業環境確認環節表現出色,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方式,快速完成了鉆機穩固工作,讓大家眼前一亮。
裁判組依據《煤礦鉆機工崗位作業標準》,從操作規范性、故障處理效率等8個維度進行量化評分。最終,耿相漢小組以13分28秒完成全流程操作且各項參數達標率100%的優異成績奪得團體第一;其成員張紅軍憑借精湛的技術和冷靜的頭腦,在應急處置環節“大放異彩”,以98.5分斬獲個人賽冠軍。
“技能比武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舉措,我們將以此次比賽為契機,激發和帶動更多職工勤學技術、苦練本領,提升專業素養,為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撐。”賽后,該礦防沖隊技術負責人說。
這兩場技術比武不僅是職工技藝的比拼,更是礦井技能人才培育成果的縮影。今后,該礦將持續深耕“選才、育才、用才”全鏈條培育沃土,以“技能引擎”驅動生產工藝迭代升級,為礦井注入長治久安的人才活水,在安全發展賽道上,亮出屬于胡家河礦的“工匠名片”與“人才答卷”。(潘森)
編輯:達文娟